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6-12-22 0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人人文学 于 2016-12-22 00:38 编辑

rs.jpg

瑞娴:翱翔在历史的天空之上

——电视文学剧本《霸王别姬》创作谈

瑞娴


    有人说:集莎士比亚所有悲剧的总和,也赶不上中国的一部戏剧《霸王别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话或许有些夸张,或许失之偏颇,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霸王别姬”这段历史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两千多年过去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已经妇孺老幼皆知,并且一再被传说被演绎,一再轰轰烈烈地在舞台上上演,但有关它的话题似乎从未陈旧,也从未让人厌倦。连时光也会苍老,英雄也会过时,但有一些故事,越是历经了沧海桑田,就越被世人津津乐道。也许,这就是我在《相遇乌江》中说的:“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们实在太寂寞”吧!

    在戏曲舞台上,《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窦娥冤》等曲目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悲剧的——虽然外国人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我从来不敢奢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重新书写楚汉时期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并将它改编成一部四十多集的大戏,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命运却将这样一副重担压在了我肩上,这对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在戏剧大门之外徘徊的我来说,就像让一只蚂蚁去拉动一辆战车那样困难,但我的恩师——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先生的一句“我相信我不会看错人”的话,却把我硬生生“逼”上了梁山。

    老师在发现我这个“文学青年”后,对我寄予了厚望,他说:“我很庆幸在有生之年发现了你。我们都曾经年轻过,但我们都没有你的才华。年轻人,好好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我的骄傲”。那些日子,他沉浸在发现我的兴奋里,坚信自己眼睛很“毒”,看人绝不会错,见到老战友就将我这个关门弟子炫耀一番,让大家都知道老团长发现了一位女才子。他把这么部大戏交给我,令我猝不及防,在听到他那句“我觉得这部戏非你莫属”的话之后,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便把心一横,沿着楚汉战争的足迹走了很多地方,挖掘民间传说,搜寻历史资料,走访历史学家……行走寻觅,追根溯源,使我收获了很多被埋没的历史及人情味浓郁的传说,为创作架构这部戏打下了基础。



《西楚霸王》剧照.jpg

    写古装戏很难,如果不想戏说,也不想浅薄地调侃,就必须既忠于历史记载,又推陈出新。基于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我力求对剧中的人物行为有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贴近人性,又与以往约定俗成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不希望塑造一群脸谱化的形象,即使一个只出现一两次的小人物,也要个性鲜明。我相信只有全新的人物,全新的切入点,全新的思考定位,一部戏才有诞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而如果不能与剧中人感同身受,便不会有栩栩如生的细节,更不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故事可以虚构,但一个“情”字却必须真实,容不得虚假和矫情。

    这个剧本与以往的文学、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它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项羽深爱的女子——虞姬的叙述来展开故事,使之在刚柔相济间找到一种平衡,一对恋人间零距离的视角,更容易使人窥见人性深处最私密的一面,于是矗立在眼前的形象,便不是局外人眼中笼统线条化的高大魁梧或者冷酷残暴等,他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连同那些性格的缺陷和身体的伤疤也暴露得纤毫毕现。

    剧本没有按以往的套路,用项羽短短一生经历的几大著名战役为主体构架故事,而是写了一代枭雄的成长,从项羽大喜大悲的出生,直到他荡气回肠的自刎。这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对手们——刘邦、韩信的成长及秦国大将章邯、王离的变化及命运。

    在以往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几乎都没有写到项羽的童年,似乎一生下来就顶天立地,金戈铁马了。而这部戏却从他的出生开始,因为他内忧外患的童年遭遇的一切,直接决定了他的性格及此后的命运,他似乎就是为灭亡秦王朝而生的。他的老师——鲁人孟夫子和他的爷爷项燕、叔叔项梁对他的影响及从六岁开始的贵族嗣子教育,决定了他后来的结局。虽然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他纵横驰骋,渐行渐远,挣脱了儿时教育的束缚,但他最后终究还是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观念下完成了人性的复归,这是我在挖掘研究项羽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也许和以往对他的评价与认识相悖。

    有关项羽童年的故事,在他的故乡宿迁广为流传,比那些虚构的情节更温暖动人。童年时代国破家亡的阴影,缺乏爱和温暖的遭遇,导致项羽性格的缺陷和人格分裂,甚至连爱也难以弥补,这也使他形成了英武又纳言,柔情又残忍,勇往直前又瞻前顾后的矛盾性格,少时离家流浪四方的经历,使他在征战南北的旅途上时时怀旧恋乡,至死都渴望回去,“寒月深冬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听到这苍凉悲怆的楚歌,项羽会热泪盈眶。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这是胸无大志的表现,但“无情未必真豪杰”,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难道不值得人动容吗?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尽量突出其个性特征,使之与以往的影视文学作品有所不同。将笔探到人性的幽微处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相依又相博的矛盾体,没有真正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正义。高大上的人物并不真实也不可爱,血肉丰满的人物必须是立体的,从不同的侧面看有不同的棱角。譬如项羽,这位打起仗来一马当先、势如破竹的枭雄,却有着极其天真甚至幼稚的一面,与刘邦相比,他只能算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副本《西楚霸王》宣传海报_3.22.jpg

    剧中的刘邦是一个既虚荣又义气,既粗犷又智慧,既无赖又不失可爱,既不择手段又雄才大略的人物。他深谙人情世故、民间疾苦,善察言观色,圆熟狡猾,却也不失是位能屈能伸、运筹帷幄的大丈夫。贵族出身的项羽从小就有使命感,对秦国刻骨仇恨,国破家亡后他的仇恨愈发强烈,反秦复国成为他活着的全部意义和目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推翻好容易一统的天下究竟是历史的前进还是倒退,难以定论,但作为一名将门虎子来说,他似乎别无选择。而刘邦作为地方的一个混混,尽管好吃懒做不事农活,却也自有他为人处世的一套,所以他也能在乱世中逐渐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项羽起义时年仅24岁,而刘邦48岁,比项羽整整大一轮,但这不影响他们各自突飞猛进的人生进程。两人都在随形势的变化而成长,甚至一度并驾齐驱,但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目标导致他们很快分道扬镳,甚至成为政治死敌,争夺天下。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项羽是一介胆大妄为的逆天莽夫,但其实即使他天性鲁莽,也终究是一个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当他当上军事将领时,为了复国大业他也懂得忍让与进退,并非只是一意孤行一条道走到黑。如反秦时期,项羽对待秦将章邯、王离的态度:他能压抑着复仇的怒火,接受章邯的投降,是为早日杀到咸阳,这对嫉恶如仇的他来说,要做到这点其实很难的,剧本描写他也是在几经犹豫挣扎后才做的决定,说明他有立场也有一定的胸怀;而当他后来听说部分叛军要谋反时,怒不可遏,下令实施了残酷的坑埋,却并没有借机加害章邯(因章邯并不知情),残忍中仍保留着守诺重信的一面。

    项羽与王离是世仇。王离是秦国大将王翦之孙,当时六国有五个国家是王翦与儿子王贲共同灭掉的。项羽的爷爷项燕在与王翦的交战中兵败自刎,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我一战,未必就是最后输赢!”。果真,多少年后,项燕的孙子项羽与王翦的孙子王离在沙场相遇,国恨家仇涌现眼前,决一死战的时刻到了!两军交战之后,两人选择单打独斗来了结,这里面包含着极为复杂的情愫:两位敌对国的顶级英雄,既相互不服气,又暗自惺惺相惜。两人一样的年轻气盛不可一世,一样的高贵自负所向披靡。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手,相遇便是难得的机会和缘分。王离战败了,项羽选择放他一码,而王离觉得这是对自己高贵血统的侮辱,毅然选择举剑自刎!宿敌不肯苟且偷生昂扬地唱响了挽歌,让项羽转瞬失去了对手,世代恩怨被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怀所取代和超越,却也只能让后人空自长叹了。

    那个时代,最有可比性的两位大将是项羽与韩信。两人年龄相仿,都是军事天才,旗鼓相当,又都曾经出身贵族——只不过韩信生身的韩国早早灭亡,他比项羽更早流落民间而已。两人的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性格却千差万别,这迥然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他们迥然不同的结局。可以说,最后在垓下的决战,实际上是项羽与韩信的博弈。

    韩信,这位项羽帐下曾经的执戟郎,变成了他最危险的对手,几十万诸侯大军的总指挥,轻而易举地就击溃了西楚大军的军心。有人说,项羽当初不重用韩信,是因为他出身低贱,我却宁愿相信:是项羽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个性,使他对一个甘受胯下之辱的“懦夫”不屑一顾。这也正是项羽的局限,他嫉恶如仇,做不到能屈能伸,也看不到一个能屈能伸的人真正的潜力和未来。对曾经有“盗嫂”行径的陈平、嗜杀如命的黥布,这些有污点和骂名的人,他也一概是看不惯的。而刘邦,却对这些人照单全收,甚至恰恰是利用他们人性肮脏卑劣的一面来对付项羽,为夺取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水至清则无鱼,项羽要是一个脑子善于“拐弯”的人,知人善用的人,便不会弄得手下的很多人才都跑到刘邦那边去,成为他强劲的对手。

    戏中的主线,项羽与虞姬,既生死相依却又始终是纠结矛盾的,项羽作为将门之后,生来就背负着国恨家仇的宿命,而虞姬生性淡泊,知书达理,厌倦战争,希望过男耕女织相夫教子的生活,可是,她爱上的恰恰是项羽。一个常年铠甲在身横扫千军,一个温顺淡泊渴望宁静,矛盾贯穿始终,让两人都倍受煎熬折磨。但越是纠结矛盾的状态,两人却越爱得难分难舍,相濡以沫,直到最后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死亡将他们无情地分开。这条最牵人心肠的主线,我力求细腻而丰满,大大小小的冲突与无数次的分分合合,体现在一个个以往影视剧不曾有过的细节里。

    在这个剧本中,对于项羽的自刎有全新的解读,既不违背历史,也更合理地解释了他的行为。他的死,并非因为失败的耻辱,也不是因为生的绝望,而是他看到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人人厌战,终于良心复苏,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而儿时受到的仁义教育又使他意识到只要一方不死,战争就会一直打下去,直至楚汉分出输赢,一方一统天下。心爱的女子虞姬的死,更使得他对死义无反顾,对“卷土重来”了无兴趣。秦国已灭,心愿已了,复仇大业已完成,其他的对他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看天下,织锦的衣不遮体,耕田的食不果腹,打江山的未必坐江山。天下姓刘,姓项,有何区别;归楚,归汉,又有何妨?” 他宁肯站着死,不会跪着生,生又何如,死又何惧?所以,当他将自己仅剩的八百将士带到江边,面对着大军的围追堵截,拒绝了船工的好意,选择了以横剑一刎来结束这一切。他成了失败的英雄,却获得了人格的完善、自身的救赎和灵魂的解脱。人性回归的意义,在此刻超越了两军对垒的结局。

    ——这样的描写并非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为早日结束战争,项羽甚至单枪匹马到刘邦营垒前挑战,希望和他单打独斗来了结,但老谋深算的刘邦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而拒绝,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急于结束战争的急躁心情,也暴露了他天真幼稚、义气行事的不成熟的一面。

    这部作品从动笔到最终定稿历时五年,光修改就用了两年,删改不下十遍,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在不断冲突中融合背离,每个人都背负着独有的使命,在乱世中寻找自己的航向。戏剧,原本就该是丰富多姿和高度凝缩的,我不希望仅仅讲述一个群雄争霸打打杀杀的故事,而是希望它包含更多的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怆,初遇恋人的惊喜与忐忑,以头颅酬友的潇洒一抛,慷慨悲歌的垓下绝唱,肝脑涂地无怨无悔的兄弟情义……在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中,演绎世间百态,体味世态炎凉。

    至于剧中的某些场景、道具,也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如项羽最后用来自刎的宝剑,便是这个将门世家的传家宝,国难当头,一家三代无一例外地系命于一柄宝剑,悲剧的气氛一次比一次更加浓烈,壮怀激烈又令人痛断肝肠,不管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爱国是无罪的。而对乌骓马的拟人化描写,与项羽的枭雄形象相互依存映衬,当项羽在乌江边让老翁将心爱的乌骓马带走时,马屈前膝跪下,眼中滚落大颗泪珠;当项羽自尽后,乌骓马也仰天长啸着跳入了滚滚江水。若论忠诚,人有时还不如一个畜生!

    在这部戏中,战争不是主线,只是展现人性的舞台,友情、爱情、亲情在国恨家仇的主题中纠缠展开,沧海桑田的变迁动荡、呼风猎猎的呐喊厮杀、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无奈、个性迥异的乱世群像、生死相依的英雄美人……让一个2000多年前的时代浮现在眼前。对白力求智慧、幽默、凝练,充满诗意和哲理,而大悲壮大凄美是它的基调。

    我希望是一只翱翔在苍茫群山之上的鹰,用自己的眼睛俯瞰着历史,发出只属于自己的声音。也许才情不逮,能力有限,我还是竭尽全力地想去打造一部恢弘壮阔的史诗;也许会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会有机会去完善它。

    希望多少年后,会有人像我的恩师沈默君先生期待的这样描述它:这是一部贴近人性的作品,一位小女子,用力拨千斤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部冷兵器时代宏阔激昂、荡气回肠的战争史诗,恢弘大气而又缜密严谨,悲壮凄美却令人血脉贲张,人物众多却性格分明,栩栩如生,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群雄争霸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既有国恨家仇的熊熊烈火,又有英雄豪杰的惺惺相惜,英雄美人的千古绝唱,千回百转大浪淘沙之后,是人性的温暖与光辉,闪耀在两千多年前的夜空里……


简介:

    瑞娴,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作协会员。作家,编剧,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关门弟子。少年时开始发表作品,有才女之称,现为北京某杂志总编,是能跨多种文体创作的全能型作家。
    著有小说集《布什与我们的生活》《哑女的草原》,散文集《做一只蜻蜓飞过》《绿叶对根的怀念》,长篇童话《桃树上的红纱女》,散文诗集《肋骨》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两部,还曾为一些知名歌手创作过歌词。曾获全国精短文学大赛二等奖,国际散文诗大赛一等奖,人人文学网年度最高奖——人人文学奖、最佳编剧奖等。由她编剧的4D动漫短片是国内首部CG剧情类的4D电影,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邮箱:461662153@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