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21-6-3 2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人人艺术网 于 2021-6-4 00:01 编辑



著名作家诗人蓝帆





    山西文联《火花》杂志,全文发表著名作家诗蓝帆评论长文一一“粗犷如砺 细腻如绢一一论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梅兰竹菊》”。主编王爱红。再次感谢作者与编者!

















粗犷如砺 细腻如绢

——论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梅兰竹菊》

作者:蓝帆

引言

    六月的北京,热情如火,持续高温扑面而来,让你无处躲藏。

    21日。气温突破34摄氏度,傍晚稍微降温,听说密云下了一场雨。

    朋友们相邀,聚会于北京蒙古北大营,蒙古族风情撩拨着诗友们的兴致,连空气都充满异域风情和浓浓的大草原味道。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蒙古包,有的像穿着蒙古袍子的彪形大汗,有的像出水芙蓉般的草原美女。那高高的玛尼堆,如同修塔的匠人所为,层层整洁,玛尼石摆放均匀,飘扬的经幡,拉扯于高处,像抒情的舞蹈演员在亮相造型,等待掌声。那几头高大威猛且驯服的骆驼,绅士般安祥、宁静,几分斯文沉稳在缓慢动作中呈现。圈里那些黑脸白身的绵羊们有四只角,像戴在头上的饰品,随意而工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在北大营宽敞干净的院落里散步,被身着长袍的蒙古族小伙子优美的呼麦表演吸引了我,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之,蹈之,歌之,乐之。

    心随情动,意美情深。就这样,朝阳公园西北角一个蒙古族风情园,便把我和共进晚餐的十几位朋友带进世外桃园。我多是生活在北京和成都。在当今超大城市茂密的水泥森林中,身处这样的风情园,大有拨云见日,成仙成道之感,内心美妙传递给我四肢,随风起舞,随乐歌唱,“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鲜花伴美酒,欢聚一堂抒情怀……”

    我好像多年没唱歌了,可扩音器里放出的变奏的快歌儿,我唱得依然相当凑合,引来蒙古族美女师哥儿的声声叫好和掌声。我自然像喝了美酒一般快活。

    席间。人人文学网总编王博生与我谈起要出版散文集一事,并答应了他的要求——写一篇评论文章,谈谈对他这部散文集的印象。谈诗说文,不能离开人。其人其文其事,总算有所了解。为博生先生行将交付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散文集《梅兰竹菊》增添几许笔墨,以示支持和祝贺!

    一、山高人为峰

    撰文无疑是从阅读开始。

    看完这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我非常震惊。此人忙于创建现代传媒平台——人人文学网、人人书画网等门户网站,东南西北策划活动,现场报道,建立文学微信平台,打造中国诗歌春晚,筹备中国网络文学节等等,四季活动频繁,名目不一;社会活动名目繁多,广交朋友,真心助人,还有多少精力创作?还能沉下心来创作诗歌散文,还写了不少各种题材的小说,真让我由衷佩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没能阻碍和改变他走笔如神的节奏和状态,无疑是一个精干之人!有才德的兄弟!

    王博生的新诗写得不错,精巧,灵动,富有哲理。但他的散文我还真第一次看到。不看则已,一看还真刮目相看了。
王博生的散文就题材来说丰富多元,无所不包。

    写山,男子汉气概独树一帜。且看这气势:

    “这是我的山,我的十万大山。它们分布在大江南北,长城上下,它们遍布在我的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现它的影子。雄伟,壮丽,险峻,秀美。自盘古开天,到秦皇汉武,直至今日,它们一直都在我的周围,谁都不能夺去它的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每一块岩石!”

    “我矗立在高山之巅,张开双臂,昂起头,仰望天空,旋转周身,任风梳理我的头发,任风亲吻我的面颊,任风抚摸我的身体。那流动的空气是新鲜的,它们一会是雾,弥漫群峰,一会是云,飘过山尖,一会又是雨,滋润群山;我仰望天空,蔚蓝、深邃、明净、悠远,仿佛一眼便能望穿。天愈悠,山愈远。”

    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这位魁梧高大的汉子,从体内传出的豪迈气息,那贲张着诗人强烈情感的意象美得粗犷,美得博大而超脱。

    “我是群山之王,端坐在高山之巅,周围的山都是我的臣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都属于我。那些连绵不绝的群山,像是忠于我的士兵,它们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即使时间过去一千年,一万年,依旧岿然不动。它守候在我的周围,随时听任我的调令。”

    这时候,大自然的世界俨然被他主宰着,指挥着,变幻着。“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他可以随意躺在高山的草甸上,观蝴蝶在漫山飞舞,看蜜蜂在花簇间穿行,赏雄鹰在头顶盘旋,闻飞鸟们在密林中鸣叫……这浓浓的仙气,神奇的禅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世外桃园般的画面。

    写水,细腻情感流于文字,温润清晰。“……茂密的灌木丛下,厚厚的落叶里渗出点滴的流水,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山谷中欢快的小溪。它们在一起的过程,为我弹奏出无比动听的乐曲,比吉它单一的曲调更多,比摇滚音乐的嘈杂更纯,比交响乐团的演奏更全,是真正的天籁之声。”

    写内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且看这胸襟:

    “我喜欢站在高山之上的悬崖边沿,俯瞰幽谷。绿树梢冠像波浪,云雾流动似江河。我想纵身跃下,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或者像蝴蝶,在飞舞中翩翩坠落,与山做一次最亲密的接触。生与死,只在一念,人与山,方可融为一体。青山葬我,方可安息。

    “那寂寂的群山,是日夜在等着我吗?”

    一句设问,随之自己作答:这寂静群山是在日夜盼着我的。为什么呢?

    抒情主人公说告诉我们:因为我总是要去看望它们,为它们秀美挺拔的身影拍照留念。它们出现在我的相机的镜头里,保存在我的内心的相册里。

     我站在群山之巅,毫无顾忌地尽情跳舞,连绵不断的群山,更像是一群舞者,是静止的,却不死。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秀丽忽险峻,忽如水墨丹青,高山流水,忽如群雁冲天,直达天之尽头,忽如群仙游离,从天而降;由近而远,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层次分明;云海与山海相接,山不再是山,云不再是云,天空与群山形成一幅大美的山水画卷!”

    多么大气磅礴,多么开阔壮丽,这些描绘与视角是男人的,博大的,是阳刚的,粗犷的。以博大的胸怀,用山为依托,直抒人生之志。山的意志即是人的意志。

    二、写“爱”留悬念

    细心阅读王博生的作品,会发现文笔中的蹊跷:善用伏笔,引人入胜。换句话说,即动用文学艺术手段先渲染气氛,以至让人动情,之后笔峰一转,偷换概念,以求达不到完美结果时的巧妙解脱。这是作家的文笔娴熟到狡黠所至,技巧的呈现。

    写爱情来临时,作为讲坛教师的自己内心的紧张、冲动、局促不安,心情的描写那样淋漓尽致。写眼前那位闯入他心中的女神,同样写得如同仙女下凡尘。

    “她像一块自然天成的美玉,至臻完美,没有半点瑕疵,也无需再去雕凿。她的感情细腻而真挚,思维敏捷而聪慧,待人宽容而真诚。在她的内心,完全是至善、至美、至纯的世界。女性的美与人性,在她这里得到了致终的体现。这是我一生的幸运,是缘赐给我一切——她和爱。”

    机智的作家王博生没有一味地朝着一个方向继续写,而是笔峰一转,改变方向了:

    “我担心世俗会把她改变。而我却无法阻挡世俗对她的侵袭。我想带她去世外桃源,而我不是陶渊明,也不是范蠡与西施。我向往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我们都不是神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香格里拉,世外桃源?连鸟儿都没有一个静谧栖息的地方!谁能知道一张洁白的纸用世俗的笔会画成什么样?她又会改变多少……”

    三、七尺汉子叹孤独

     “这世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了,慢悠悠走向那片野田,采一朵小花,放在唇边,希望能从中寻求到一些温存。花的香,似乎还有,只是比不过昔日时的浓郁。寻不到昔日的温馨便也罢了,可楸树上的那只蝉呀,却一声声叫出我许许多多的烦恼……烦恼多了,人自然就变了,欢乐像是不再光临于我,忧郁的云却时常笼罩着我的心田……”

    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怀与感悟是细腻的,柔软如娟的。是少年的孤独?年少的孤独?为赋新诗强说愁?这是王博生最早的一篇散文《早逝》的片段。这篇散文之前没有发表,后来被用作他的第一部诗集《东方少年》代序。

    “这世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了,慢悠悠走向那片野田,采一朵小花,放在唇边,希望能从中寻求到一些温存。”

    是梦境的回闪,还是现实的徘徊?作者说到:

     “ 花的香,似乎还有,只是比不过昔日时的浓郁。……究竟是不长大的好,不长大可以永远是一个孩子;究竟是长大了的好,长大了可以不再是一个孩子!虽然不长大有不长大时的欢乐,虽然长大了有长大时的烦恼!可是,长大了才会知道,人生有多少酸、甜、苦、辣、咸;长大了才会把脚下的路铺得更宽更高!”

    孤独是一种生存境界,少年人孤独是怀春的忧伤,是成熟的初始。于是,作者依旧是这样沉默。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孤独地唱着自己的歌,孤独地祈祷上帝,孤独地朝拜太阳,不为一丝怜悯,不为一点祈求,只为孤独的梦中,我孤独地前行。走向拥挤的街头,不必担心谁会喊出自己的名子,也不会遇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只是一往前行,走向哪里,哪里就是目的地。旅途中,你可以自由地哭,也可以自由地笑;可以匆匆地来,可以匆匆地去……

    四、花开花落皆有情

    早慧的少年竟然说出这样的番话:

    “别再将瘦月望成圆满,别再将叹息轻意吐出口来,别再把时间消磨在梳妆台前,别再为一件新衣裳把全城跑遍……只把时间当作一本词典,查出所有的空虚、烦恼与缺点;只把人生当作一本日记,记下不再飘渺的梦幻。有一天,当人生的行程即将走完,查检自己满载的行舟,才会幸福地离开人间。”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出对故乡怀念,少年那段美好的时光。以及对成长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家的价值不是是堆积素材,而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把思考后的结晶,即精神产品经提炼加工呈现出来,让有价值的感悟成为人们共同的体会和财富,进而豁达宽容聪明开朗博大。

    “如果不是昨夜的风吹过,也许窗前的丁香花儿永不会凋谢。”这是可信的。风完全可以掳走花的美丽服饰,正如岁月可以随心所欲望带走任何人的容颜一样,不容分说。王博生没有责怪什么人什么事,只是淡淡地说出一种现场罢了。

    话又说回来了:世间哪一朵花凋落,又不是风吹使然?只是有的风肉眼看得见,有的看不见而已。看见的,揣在心里未必非要说出来;没看见的不要想像,以免过早忧伤。

    散文的笔触就是这样美妙以至美妙得近乎荒唐,没有如此落差表达,无异于一杯白开水。

    像王博生这样心中满是悲悯,眼中满是生命,岂能没这生死未卜的文竹失去信念和挽救之情。《文竹的生命力》从文字间潜伏的情愫来看,他已然把它看成了亲人、情人、孩子……这样的文字处理,让读者随文字动情,感受审美过程,享受审美共鸣,无疑会升华美好情操。

    “我有点犹豫,没有同意。把它从案头移到了北边的窗台上,依旧给它浇水,让花盆里的土保持湿润。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我在收拾窗台的时候,发现花盆里长出了一段嫩嫩的淡绿色的新芽,我又惊又喜,文竹活了!

    “我剪掉了多余的枯干,让文竹的新芽更好地生长。后来,又发出一个新芽,渐渐地恢复了它以前的样子,翠云层层,叶片纤细,密密的,薄薄的,如同羽毛。数片枝叶组成一个优美的构图,宛若仕女头上的发髻。”

    作家笔下的人与物,于无声处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内心爱之情河的流淌。王博生把内心温润细腻敏感的东西暴露了,这丝毫不减损其男子汉的硬朗与尊严,相反,让我看到大美情怀,大爱善心,粗中有细,对纤弱的文竹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感到无比惊讶。它的枝干的竹节处都长出一个个侧枝,每个侧枝展开定形后,窗前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像绿色的门帘,非常美丽。见到过它的朋友或客人都由衷地赞叹这棵文竹。文竹一般是不爬秧的,只有这棵与众不同。

    最后,作家把文竹描写的更理想化:它的骨子里分明透着一种自由向上的精神,只要给它一个支点,我相信它可以爬到九霄云外!

    五、于散漫处见精致

    散文散文,不散何其文?然而,散文的散并非无章无法,看似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然而,一篇好的散文岂能没有作者缜密的布局谋篇?即使看似神来之笔,随意而为,又何尝不是多年的积淀水到渠成,多年的投入适时绽放!

    王博生的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鲜明的,与此同时,并行的特点同样很鲜明——赋比兴手法暗藏于心,写作技巧让他在不声不响中捣腾个遍。

    因为他有理想,有梦想,有幻想,这些是他文学创作之路所思所为的外化,他向往高空之上,九霄云外,翱翔,盘旋,像鹰一样。

    有了这些浪漫情怀,创作便有了基石与动力。

    因为有寄托,作者不想孤独地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死去。

    那么,活着要做什么?——“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辛,我都会带领群鸟们克服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严峻的考验。无所畏惧。我们别无选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经历重重危机,最终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

    作家的意志力坚定果绝,文字外表于随性中潜藏执著追求。

    这是王博生在文字中体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和语句。同时,又是每每都要解开的一个“结”,这些“结”,是他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落点,标志。

    然而,当下,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多种现象、多元价值观在碰撞与纠缠中,作家诗人有没有徘徊、忧虑、彷徨、迷惘?回答是肯定的:

    “我的鸿鹄之志在从高空中坠落的那一刻起,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

    诗人因何渺茫?

    “ 曾经幻想我会重新站立,或者飞翔。但这两者都不可能。我注定要从一个强者变成残疾。再不能回到我自由飞翔的天空,再不能俯瞰大地,再不能与白云并驾齐驱。再不能……”想象是诗人的翅膀。

    王博生不仅是作家,还是诗人。他的诗本来是写得很唯美的,堂堂魁梧大汉,心中诗意鲜活,构思巧妙,思维缜密,很多诗让朋友称道。

     看到这些句子,让我感觉到,一定是在某种事物,或者某些阶段,某些情形面前,感受到挫折与忧伤,诗人要比非诗人感受事物的心灵与悟性及思维敏感得多。于是:

    “我躲在草丛里,我生怕猎人路过,或者成为狼狗口中的野餐。我试图爬过那一大片鹅卵石的沙滩,去河边喝一口水都变得异常艰难。在寒冷与饥饿挨过了一个白天另加一个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雪覆盖了整个世界……”

    即便如此,诗人王博生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清伤理痛,收起行囊重新出发,踏上前行的路——那条路上可能有荆棘,可能有野兽,可能有坍塌……可这有何妨?!怀揣梦想,路永远会在脚下!

    六、愿与时光同频率

    作为诗人的王博生,其思维总有些多愁善感,面对高水流水,激情澎湃;面对风花雪月,有动于衷。

    他慨叹:

    “历史的足迹将埋没一切平庸。每一天,晨曦自东方的地平线上射出,到黄昏的余辉消失在西山的屏障。”

    他意识到,每一年,从“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到“爆竹声声一岁除”结束,时间像流水一样从眼前流逝。快乐的悲伤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生命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衰老,而时间从来都不会对某一个人怜悯,停下来等你。

    于是,他发出呐喊:

    “我们不能,不能等到老了的时候,才去回忆过去的错失,后悔许多事都没有去做,如今力不从心,或者坐在轮椅上写我们过去的时光,一支烟,一阵咳嗽,一个人,一段故事。”

    诗人对自己的思与行是严肃的,他甚至向世界宣告:

    “来一次真正的革命吧!哪怕瞬间就化作了尘埃。我们的精神不死,将照亮一切黑暗的世界。来一次真正的暴动吧!像陈胜、吴广那样,剑指咸阳。我所追求的,在漫漫长路上,在希望与失望中不断前行的,我的梦想,我的事业!不在幻想中破灭,就在希望中重生。”

    这是诗的激情绽放,是诗人的壮怀与激情!多么纯净的情感世界,多么博大的诗人胸襟!读来让人振奋,顽强,心中充满幻想,浑身充满力量!

    时不我待。无论诗人为哪种理想如此信誓旦旦,都因具有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而令人敬佩。

    七、花中君子 文彩四射

    其一、梅花骨傲

    博生先生散文集既然名为《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便是其文眼了。文如其人,君子同道。

    梅,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形象:“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为其崇高品格与坚贞的气节所动:

    “迎雪耐寒,冰枝傲然,幽香宜人。寒风中玉蝶颤动,玉树临风,雪天里绿萼婷婷,疏影清雅。”

    王博生借元代诗人杨维帧 《道梅之气节》赞美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二十四番花信之首也当数梅花,被人们誉为花魁,松、竹、梅也被古人称之为“岁寒三友”。梅花,象征着炎黄子孙铁骨冰心之精神,高风亮节之形象,给人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信念。

    诗人把王安石赞誉梅花的诗信手拈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抒情怀,并大赞高洁淡雅的天性,嗅之有暗香飘来之美。

    诗人一口气说出了长长的赞誉给予梅花:

    “对梅花情有独钟。读梅诗,藏梅画,赏梅花。就是遇见名子带梅的女孩子,也会多看她一眼,希望从她的周身能看到梅的影子,眉宇间画一朵梅的花瓣,手臂上贴着梅的图案,秀发里流露出梅的清香,眼神里的藏着梅的气质。”
这算不算梅花痴呢?!

    王博生一年四季惦记梅花。为赏梅,他常到北海的假山上跑好几趟,为的就是能见到梅花怒放时的艳丽与清香。他说,即便运气不好,严寒里梅树依旧,便生出些叹惜,若是运气好,看到白塔下面的山坡上,一树红梅傲然挺立在白雪之中,冰肌玉骨,暄香远溢,像一首梅花诗,像一幅梅花画,心头敬意由然而生,便觉得这山石间有了些生气,多了些刚毅,那高洁、坚强的树影,正在悄悄地告诉人们,寒冬即将结束,春天已经来临。

    无情未必真豪杰。爱梅花的性格与傲骨,岂能非豪杰!

    其二、兰花向美

    诗人王博生爱对兰花的喜爱同样痴迷,缘何痴情?

    答案滔滔不绝:

    “我爱兰花,它是真诚、美好的象征;我爱兰花,它形态贤淑,素雅别致,花香袭人;我爱兰花,它不骄不媚,风姿飘逸,气质超凡脱俗,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委琐”。
近珠者赤,近墨者黑。爱兰之人何尝没有兰之修行。他能把兰花的种类,兰花的个性,兰花的高洁,兰花的古今传奇,养兰的艰苦付出等等写得条条是道,段段精彩,其经济价值,观赏价值,文学价值等,如数家珍,尽说一遍。还真是令人折服。和前面说到的梅花一样,中山公园的花展,再次让他赞美一遍,其爱,其情,其美,尽收眼底,尽闻其香。还真得说声感谢您——诗人、总编博生先生。

    其三、竹贵清淅

    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博生更偏爱竹。在王博生笔下,青色的竹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它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后可复生顽强生长。这种品格已足够人们赞美的。

    然而,美德又何止这些。博生大声疾呼:

    “竹,对于以物明志的中华民族来说,人们或以竹喻品质气节,或以竹喻事明理,或以竹抒情言志,从竹中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启迪。历代文人骚客,咏竹的诗、文不计其数。赏竹、咏竹、写竹、慕竹的行为,成为长盛不衰的高雅风尚。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色彩缤纷,千姿百态。观赏竹清雅挺秀,姿态优美,终年不凋,给人以幽雅的感受,显示出高风亮节的情操。令诗人博生对其赞美一发难收的还有诸多笔墨。从苏东坡说到郑板桥,从故乡诸城常山上的竹,到潍坊十芴园里的竹,再到济南李清照纪念馆里的竹,一直写到北京曹雪芹故居的竹。从北方的瘦竹,一直写到南方的龙竹。从植物的观赏说到经济价值,从竹子的美观说到竹子的性格,真是无奇不包,不美不知。仿佛这个族群是他的父兄,是他的家财,让他骄傲自豪,美从中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博生对竹情有独钟。最后他在文中写到:人生贵有竹品质。“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燮以竹喻人,清正廉洁,这也正是我所没有的,这也正是我所要拥有的。

    其四、菊花雍容

    作家王博生对菊花的研究与描写,可以成一本专辑。对菊花的容颜那么亮丽,黄色的雍容华贵,金光灿烂;红色的热情奔放,绚丽夺目;白色的洁白如雪,淡妆素裹;黑紫色的典雅尊贵,珍奇难觅;花瓣有平瓣、管瓣、匙瓣、管匙瓣等四类,花序有毛刺、托桂、卷散、飞舞、松针、莲座、丝发、垂珠、芍药、翎管、龙爪、鹰爪、荷花等形态,真可谓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基本形态为主的花型。龙型的若飞若舞,婀娜多姿;凤型的风姿飘逸,俊秀潇洒;狮型的威武雄壮,瑰伟挺秀;虎型的刚劲沉稳,充盈丰满。

    于是,他赞美到: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们赋予菊花许多美丽的名子,这些名子形象贴切,意韵超凡,如同锦上添花,令人遐思不已。”

    博生喜欢欣赏菊花的诗词。收集到许多借诗词典故命名的菊花。如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如根据崔护诗句命名的“人面桃花”,根据杜牧的《赤壁》诗句命名的“铜雀春深”,根据曹操的《短歌行》命名的“月明星稀”等;根据命名者的寄托或向往而赋名的有“归田乐”、“朝天子”、“炼丹炉”、“佛莲座”、“巾帼英雄”、“南极仙翁”、“红尘不染”等。

    花卉再美,都是需要有情人发现的。没有慧眼识花,慧眼“君子”些风雅妙文到哪里去附着啊!

     也正是说到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历代的文人墨客把她与梅、兰、竹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并赞誉为“花中四君子”,多么值得我们去迎接与厚爱啊。

    八、穿过黑夜 通向黎明

     前面我曾说过,王博生是位复合型的青年作家,目睹其作品,您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到惊讶!博生爱歌颂母亲之爱,歌颂友情之爱,歌颂美食之有,写家乡之爱,写英雄之爱,写古迹之爱,无不充满血气,充满真情,充满善良,充满博大。

    有的抒情散文竟然大有杂文之犀利,游记之地理特质,风土民情,古今龙脉,当下风情。特别是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价值,更是巧拙共生,光鲜与沧桑共荣。

    他写诗歌散文小说,每种文体都创作过大量作品。小说是他最先开始创作的。早先在诸城家乡的初中课堂上就开始写小说,阅读小说。以至于数学和英语考试都不及格。他的小说题材涉及范围也很宽泛,从家乡的水土人情,到亲情友情爱情,从人生意愿,到坎坷经历的现实,都写得有声有色,亲切耐看。因近些年忙于他的文学事业,小说创作一度中断。空间时会创作一些短文,如诗歌和散文。但从中积累了大量小说题材,一旦时机到来,相信博生的小说会不断问世。我敬重期待。

    再说他的诗,其风格简约,句式简短,有些诗每行不过十来个字,却也有滋有味,有情有调。

    话题再说回到这部散文集,有如此厚重的文学功底,驾驭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再进行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创作,肯定是得心应手。于是,从这部散文作品中,时常可以领略到诗意表达,诗化语言,诗心所在。

    诗人是有追求,有理想,血气的。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自问:

    “我在追寻什么?历史、时空、速度与死亡?”是啊,诗人在追寻什么?其实,面对现实的艰辛,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历史、时空都无法超越,只有速度和死亡可以选择。但速度再快,也无法战胜时间。于是,他又自答:

    “没有什么可以超越,我只能超越自己。我不能和时间赛跑。这样,我只能跑到生命的尽头。即使我胜了,但依旧会输给时间。”

    一番纠结后,他再次发出呼喊:“我不能,不能和你赛跑。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但命运不是,爱情不是。道路不是。”

    他明白一个简单而且深刻的道理: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穿过黑的夜,穿过无月的漆黑的夜,穿过孤独的无人的我的黑的夜。这是通往黎明的列车!”

    于是,他情愿在黑白之间穿梭,穿梭于黑白两个世界。他不停地穿越、转换,但始终无法逃避,无法在哪一个世界停留。当然,也只能奔跑,向着光明奔跑,向着未来奔跑。含着热泪奔跑。当他奔跑着跨越千山万水后,他聊以自慰:

    终于看到远方,看到远方的“她”,看你在远方的“她”含着热泪带着微笑站在生命的路口等待自己……

    这个“她”是命运的主宰?是爱情的天使?是新希望的象征?!

    写到这里,王博生的乐观豁达一览无余。一个心胸开阔,能够接受现实,愿意承受艰辛的诗人高大形象跃然纸上,立于读者眼前,以文学的形式,以墨香的气韵站立起来。

    他非常客观而且理智地想到:

    “ 世界可能听不到我的声音;银河可能我变成一粒浮尘;宇宙可以不知道我的存在。但是,我能真切地听到我的心跳!”

    从那以后,他立志:

    “无论脚下这条路有多长,他都要有用一生去丈量,都要不停地前行,直到走到理想的终点?!”

    《梅兰竹菊》是王博生个人专著第几卷,我没有用心统计,但人生的感悟一定是更厚重,更深刻,更客观,更精细了。以君子情怀度人待事面对人生,他的视野,胸襟,眼界,一定是宽泛的,博大的,充满人文情怀的。

    同王博生打过交道的朋友无疑有个共识:此人真诚厚道,心胸宽广,对任何人都坦诚相待,宽容真诚,从来没有羡慕嫉嫉妒恨,即便面对缺陷人格者,他同样善于以书君子情怀盛装,合而不和,可同事而不同道。由此说来,主人公和四君子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吧?

    谨以此送王博生兄弟。再致散文集问世的祝贺之情!

2016年6月26日于北京太阳宫定稿



王博生散文集《梅兰竹菊》在京东网热卖



王博生散文集《梅兰竹菊》在当当网热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0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资讯】粗犷如砺细腻如绢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梅兰竹菊》 www.yidianzixun.com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Uo2irP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4 1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犷如砺 细腻如绢一一论多产作家、现代传媒人王博生及散文集《_人人文学网
http://www.renrenwenxue.com/html ... 361.html?16227746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