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9-11-21 2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李春雷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用生命“讲好中国故事”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一期在京举行

人人文学网讯:百川汇海万物生姿,返本开新致敬经典。2019年11月17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一期在京举行。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以自身创作体会为切入点,深刻阐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座中,嘉宾作家对于文学发自内心和生命深处的热爱,深深感染和打动了现场观众。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由郭延芬、杜东彦主持。
“中国报告文学的前身是中国的史传文学。”“报告文学应该是有骨头的,有钙质的。”诸多精彩的观点,厘清了人们对于报告文学的误读,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了生动的一课。


著名作家李春雷在“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开讲
李春雷,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系中宣部确定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次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赤岸》、《铁壁铜墙》、《摇着轮椅上北大》和《木棉花开》等21部;短篇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200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
讲座伊始,柏荷朗诵了李春雷作品《通天阁记》的片段。“我的书房其实就是自家楼顶的一个阁楼……置身其中,独享安静,花开花落,春夏秋冬。” “我的长篇处女作是钢铁工业题材。由于出身农村,根本不了解工厂生活,更不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能去炼钢车间体验生活。一边深层体味,一边搜集资料。一沓沓蓬乱的书籍文件,堆满书桌;一块块粗糙的碎钢废铁,挤满墙角。整个书房,顿时成为一个手工作坊。我每天看着它们,嗅着它们,摸着它们,寻找感觉,思考着钢铁与生活、生命、国家和人类的关系。创作过程更是艰难。……瞪着大眼看电脑,满眼血红。有时候,几天几夜,竟然敲不出一个字。最烦恼的时候,我甚至打自己的脸,痛哭,三百六十行,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啊。多少次发誓放弃,但想一想,不能,又不甘。这时候的书房,断发满地,碎纸盈筐,一片狼籍。” “当然,书房也曾眉清目秀。那是完成一篇作品的时候,或记者采访的时候,或过年过节的时候。但好景不长,当进入下一个创作轮回,一切又重归凌乱。……一介文人,别无所有,只有书房才是我的王国。我的书房名曰‘通天阁’。何为通天?古人焚香,以通神灵。而我们读书人,坐拥书香,用以通世情,通人心,通文明,通天道……这便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作家的普世梦想。遂做通天阁记。”一篇关于文人书房的自述将现场观众带入到作家创作现场,也瞬间体会到创作之酸甜苦辣。


柏荷朗诵李春雷作品《通天阁记》

随后,李春雷与现场观众真诚地分享了和海淀的深缘,以及自己的创作经历。
他表示,海淀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村——中关村,更有中国最小的海,创业创新的大海。不管这个海多大多小,这个地方生来应该是有梦想的,就有雄心。有梦想就有中国故事。这里应该是中国最深不可测的地方。所以说海淀代表着中国高度、中国方向和中国形象。这背后的故事,自然更是精彩的中国故事。
李春雷在回溯创作经历如是说: “我的梦想故事、人生故事,我的文学梦想是在海淀破灭,或者说又是在这里重新燃烧的。”他讲述了自己1989年大学毕业,本来已被北大作家班录取,但因为时代的特殊风波,梦想破灭回到家乡教书。但在小山村教了半年书,又重新拿起笔,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作品,又重新攀爬起来。2001-2002年,在海淀百望山下,用近2年时间创作了作品《宝山》,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我如果在文学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话,我要感谢海淀这片神奇的土地,当然也感谢这片神奇土地上可爱的大家。”李春雷真诚恳切的话语,与海淀的深缘,也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李春雷表示,众所周知,当前中国文艺界最大的任务是“讲述中国故事”。为什么通过故事?因为故事里面有人物,有情节,有喜怒哀乐,有男男女女,有人类潜意识中所需要的任何元素。而且,故事的结构是圆满的、有吸引力的,有磁场,能把人心不知不觉地吸引过去,能改变固有的、曾经十分顽固的看法和思想。自己小时候深受《三国演义》、《红楼梦》的影响,也曾经在西藏乘坐三轮车去布达拉宫时,因为听车夫讲述的故事深受感染而把不自觉把车费翻番。
李春雷随后就“中国故事”的本质和特征展开了深入阐述:什么是中国故事?顾名思义,“中国故事”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故事情节的,包括中国人、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现在所面临问题和解决办法、情节的一系列完整的故事。“中国故事”可以是当下,是现实的,是新近发生的,也可以是过去的、历史的。只要站在现在的立场上去重新审视,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表达,也是“中国故事”。纪实文学是记录当下、记录历史的最好的文学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最需要、更需要的,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
随后,他从报告文学的发端讲起,厘清了社会公众对报告文学的误读。中国报告文学的前身是中国的史传文学。中国的史传文学和中国的文字、文化一样长远。文学、文字、文明从诞生开始,其基因就是纪实、写实。从结绳记事起,随着符号的复杂化,就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提到的一些占卜的文字,正是先民生活、或者战斗场景最原始的碎片。后来到孔子阅读的上古之书“三坟五典”,及之后的《尚书》、《左传》、《战国策》,到西汉初期出现了最早的纪实类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开创了二十四史“史传”的体例。这就是中国早期的史传文学、纪实文学。这些体例就是报告文学的前身纪实文学。除了史传体,还有很多文人笔记更加真实、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历史,比如《吴越春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柳宗元、苏东坡、曾巩等唐宋八大家,桐城派散文。希望大家对纪实文学、对当下的报告文学,重新打量、思考、全面认识,更深刻认识中国古典的史传文学与“中国故事”的关系。
李春雷提出,1930年前后,纯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最早应该是瞿秋白先生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而后,随着《1936年春在太原》的发表,很多作家,战地记者加入进来。孙犁的《荷花淀》已经成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原汁原味地书写生活或者战斗岗位上的所见所闻,在抗战期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大家熟知的名篇《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哥德巴赫猜想》如一声春雷,一声柳笛鸣响了,成为中国新世纪、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20世纪80年代是整个文学的年代,也是报告文学的黄金年代。报告文学的蓬勃兴起,对解放思想、开阔文学视野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李春雷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神圣的文学有了一些蜕变,有了一些消退,产生了一些清凉。近年来,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以来,整个国家、民族,随着向中国梦的进发,文学重新繁荣和振兴,报告文学有了很大的回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等报刊,相继开辟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园地。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故事”,是整个时代、整个文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共同的声音。
李春雷深刻地指出:讲述“中国故事”并不单纯是讲述,要讲好。整个报告文学界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尤其在报告文学的思想性、文学性“两性”上,表现得都不够充分。报告文学从根本上应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写作,站在当下,站在国家民族,站在国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进行书写进行呼喊,甚至进行反思、批评、批判。
说到这里,李春雷语重心长地说:“报告文学应该是有骨头的,有钙质的。”
李春雷说,报告文学,最高的精神应该是鲁迅精神,站在国家、站在民族根本利益上进行书写,正如鲁迅一生大写的“民族魂”。
就报告文学如何突破,李春雷提出:报告文学需要在作风建设、作品建设两方面着力。在作风建设上,每一位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作家,都应担当时代、国家、民族、历史的大任,真正走进生活,走进生活的现场,用自己的胸膛,用自己的双脚,去感受时代脉搏,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这是作家实现突破的金钥匙、方法论。在作品建设上,应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妙美、文学的特殊芳香。
李春雷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写好报告文学的六个关键词:走近和走进;感动和感悟;发现与表现;业余和专业;格调与格局;痛苦与涅槃。李春雷表示,真正的报告文学要真正有所突破,真正实现理想的效果,需要作家对作风有真正的改变。他以自己的处女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创作历程为例讲到,他为了写邯钢,当时过春节都没回去,真正地和邯钢的工人生活在一起。1998年的大年三十,就是在邯钢渡过的。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出现一次意外,一朵钢花“亲吻”了他。当时手上就血淋淋,现在还留下了白色的伤痕。“人们通常会看到钢花飞溅,感觉特别漂亮和美丽,特别诗意。但是,这种美丽的画面的背后是一场战争,是无限的凶险,每一朵钢花不是舞蹈的美丽,是一支支毒箭。因为,钢花刚开始起飞时的温度是1600度。”
李春雷动情地说:“最早通过这次疼痛,让我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感觉。其实从心底上有了一种打通。” “一个作家要真正地写出新意的作品,一定要走进现场,不是靠近而是进入。”
李春雷表示,写好报告文学,“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至关重要。一个真正的纪实文学作家,一定要抵达现场,这是唯一、最给力的一个传统。任何一个作家写出真正作品的首要条件,一定要走出书斋,走出习惯、熟悉的环境,要真正地走进现场,抵达现场,只有这样才有鲜虾活鱼般的、真正的艺术获得。
就“痛苦与涅槃”,李春雷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生命中真正让我发生质变的,其中一次是在邯钢,两三年时间我自己用生命去写作,实实在在把我内心深处的潜能精准地激活、引爆。” “在座的文学爱好者们,一定要做好准备。一定要甘于寂寞,忍受痛苦,在痛苦的坚守、思考中,在大苦恼中寻求大发酵、大进步,寻求燃烧。”他生动地以“陶瓷燃烧到800度的热情能变成陶,到1100度就能瓷化”为例说,“有多高的热情,你就会有多大的涅槃。所有的梦想、所有的设想,都需要一次淬火去完成,去实现。”
李春雷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创作历程和心得分享,言辞真诚恳切,饱含着一个作家对于文学发自内心和生命深处的热爱,现场观众不由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热爱文学的小学生踊跃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李春雷就“如何创作报告文学”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与竞相提问的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就“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把真实、想象结合和处理”的提问,李春雷表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生命是真实,不容含糊。在真实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文学描写的空间。“生活本身就是万花筒。”
就一位小学生的“如何写得更好、不让妈妈说这写得不好那写得不好”的提问,李春雷风趣地说:“要写给自己,把所思所感所悟大胆写进去。时间长了,文笔就自然飞翔起来,就自然起来。”
就一位小朋友“怎样一天写三千三百字,一个月十万字的方法”的提问,李春雷耐心地“授之以渔”:“形成习惯后,想放弃反而不容易了。在火苗将熄未熄,欲燃未燃时,真正点燃时就欲罢不能了。”
就一位中学生“经历的事情不能跟题目连接上,怎么写出高分作文”的提问,李春雷表示: “要提升融通能力,要寻找中间内在的关系,要打通。”
就“推荐阅读哪些书”的提问,李春雷表示,从开始能读懂、有兴趣的阅读开始。但是,一定要读相对严肃的儿童文学。从经典里汲取营养,这样路就会走正。
在聆听李春雷深入浅出、真诚恳切的精彩回答后,现场观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著名作家李春雷与“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嘉宾及策划团队合影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海淀侨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中国作家网承办,《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港台作家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与受众者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何建明、梁鸿、须一瓜、张清华、韩小蕙、叶梅、石钟山、李少君、马季、月关、文舟、徐则臣、鲁敏、文清丽、吉狄马加、李春雷等大家名家陆续担任主讲,反响热烈,逐渐成为驰名京城、倍受欢迎的文学讲座品牌。(文图/曾金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2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李春雷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用生命“讲好中国故事”_人人文学网
http://www.renrenwenxue.com/html ... xuezixun/3472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2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李春雷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用生命“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新闻人人艺术网
http://www.renren.net.cn/article.php?id=1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