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9-1-7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野红纱》:用童话呈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史
文   篱畔山人
瑞娴的作品《绿野红纱》是一部规模庞大的童话作品,情节围绕着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展开。
在这本书中,笔者读到了红纱女为了融入人类和吉儿在一起,不惜放弃法力,以及为了救人类于危难忍痛割弃红纱。因此,笔者在第一页的书眉上写下了一句短小的点评:“这是一部当代的《小美人鱼》。”
作品的几乎全部情节,都在绿野这个世外桃源搭建的舞台上展开。在这个舞台上,存在着两个世界:动物等生灵的世界,村庄内外人类的世界。即使在全书的第三卷出现了山外的世界,也是借绿野中的生灵的眼睛,去审视的山外世界。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美丽的,亦人、亦兽、亦妖的红纱女,以及与他直接相关的人类的代表——吉儿,当然,还有与吉儿相对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反派:猎户豹胆。另外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配角就是老绿虫。
作品贯穿始终的问题——红纱女是谁、来自哪里,笔者认为,红纱女是介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个人物,但是她并非简单的链接二者的纽带。她是大自然的人格化,她有着属于自己的观察人类的视角,以及对人类的理解——她对人类世界有好奇,又有所恐惧,特别是针对吉儿、菩萨奶奶这些人类善良一面的代表,具有主动接触的愿望。而对害怕她、诅咒她的众人,有埋怨,有咒骂,但是她并不懂得怎样去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即使因为愤怒掀起灾害,也是情绪失控的结果,而不是心底中存在对人类的愤恨。值得注意的是,她对猎户豹胆的态度,有恐惧,有愤怒,但是也没有彻底地将他视为自然界以及众生灵的对立面,在最后的灾害中,她也没有放弃营救豹胆。她的愤怒,是自然界对人类贪婪所造成的破坏的愤怒,她掀起的暴风骤雨,也是自然对人类违背规律的所作所为的警告。
吉儿与豹胆等人居住在洪荒山脚、碌碌河边、蹉跎树下几乎与世隔绝的桑田村里,作家信手拈来的山川、河流、古树的名字,显然取自曹雪芹笔下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在一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外之地,桃花源中人自然不知现在是何年何月,因此,几个自然景物的名字,与芹溪笔下“太平不易之元,兰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有异曲同工之妙。桑田村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男耕女织,粗茶淡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相对单纯的动物群体中,有博学又自大的老绿虫,也存在着老田鼠这样为了生计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的群体。可见,在本书中,动物世界就是人类小群体的缩影,可以指向现实生活中一条街、一座楼、一个单元……
村中除了从事种植业的众多村民、从事畜牧业的牧羊人吉儿、从事手工业的小木匠,还有以狩猎为生的猎户豹胆。分工的存在,证明桑田村并非孤悬于人类文明之外的洪荒之地。这里的人们也有私心,也需要通过与山外的交流、交换满足自己的所需。人类对自然大规模的改造,恰恰是农业社会大面积启动,而且人类的不断繁衍、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分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必须增加对自然的索取。
这里就需要注意猎户吉儿这个角色。人类本是杂食动物,人类的也是从狩猎、采摘、捕鱼开始的生活。虽然渔猎必然杀生,但是,这是人类的生存所需,因此,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并不存在道德上的瑕疵。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基本要求的索取(包括但不限于狩猎、砍伐、采矿……),与追逐更多利益的索取所带来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对更多利益的追逐,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自然界面临的环境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豹胆从一个单纯的猎人,后来变为不择手段的逐利者,正是人类这一转变的缩影。因此在书中,豹胆受到的道德批判,以及实实在在的惩罚,都属于咎由自取。
豹胆的狩猎技术越高,动物们面临的灾难越大。如果脱离了造福人类的立场,而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科技发展越成熟,对自然的破坏也就越大。山外的人类世界,显然没有发展出与高度发达的科技相对应的文明程度,科技不是造福人类的手段,而成为贪婪者逐利的工具,因此自然界变得千疮百孔。而且,这种逐利的思想在人类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连桑田村的人们也不能幸免。
读罢全书再做细品,可以发现,这本童话是抽象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也是对人类善恶两个方面的剖析。在最终的大灾难中,救得众人的不仅仅是勇敢的红纱女,更重要的是人类本真而质朴的善良。当然,陷入贪欲不能自拔的豹胆最终万劫不复。
最终,红纱女回到了生她养她的世界,红纱女并没有消失,她是自然界的人格化,是自然界观察人类的一双眼睛。自然界可以开发,但是,以什么目的和手段开发,自然界本身的看得最清楚,反应也最敏感。
当然,作品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描写山外世界的污染时,可以读到作者对转基因技术、农药以及工业化的误解。毕竟没有合乎科学规范的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而关于农药的使用,现在已经不是DDT、666的时代了,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已经是基本的标准。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平民的富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这并非瑞娴以及这部作品的瑕疵,文学作品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符合科学原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例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违背基本的物理常识以及动物习性,被众多科学爱好者诟病许久,就是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当然,文学应当有适当的发挥,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类型的作品都写得《法医秦明》般严谨。
这是一部少见的长篇童话,虽然存在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相信不同年龄、职业和知识结构的读者,通过不同的视角,会从中读出不同的主题。
作者简介:
篱畔山人。原名宋爽,字逆之。知名剧评人,出版
文   篱畔山人
瑞娴的作品《绿野红纱》是一部规模庞大的童话作品,情节围绕着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展开。
在这本书中,笔者读到了红纱女为了融入人类和吉儿在一起,不惜放弃法力,以及为了救人类于危难忍痛割弃红纱。因此,笔者在第一页的书眉上写下了一句短小的点评:“这是一部当代的《小美人鱼》。”
作品的几乎全部情节,都在绿野这个世外桃源搭建的舞台上展开。在这个舞台上,存在着两个世界:动物等生灵的世界,村庄内外人类的世界。即使在全书的第三卷出现了山外的世界,也是借绿野中的生灵的眼睛,去审视的山外世界。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美丽的,亦人、亦兽、亦妖的红纱女,以及与他直接相关的人类的代表——吉儿,当然,还有与吉儿相对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反派:猎户豹胆。另外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配角就是老绿虫。
作品贯穿始终的问题——红纱女是谁、来自哪里,笔者认为,红纱女是介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个人物,但是她并非简单的链接二者的纽带。她是大自然的人格化,她有着属于自己的观察人类的视角,以及对人类的理解——她对人类世界有好奇,又有所恐惧,特别是针对吉儿、菩萨奶奶这些人类善良一面的代表,具有主动接触的愿望。而对害怕她、诅咒她的众人,有埋怨,有咒骂,但是她并不懂得怎样去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即使因为愤怒掀起灾害,也是情绪失控的结果,而不是心底中存在对人类的愤恨。值得注意的是,她对猎户豹胆的态度,有恐惧,有愤怒,但是也没有彻底地将他视为自然界以及众生灵的对立面,在最后的灾害中,她也没有放弃营救豹胆。她的愤怒,是自然界对人类贪婪所造成的破坏的愤怒,她掀起的暴风骤雨,也是自然对人类违背规律的所作所为的警告。
吉儿与豹胆等人居住在洪荒山脚、碌碌河边、蹉跎树下几乎与世隔绝的桑田村里,作家信手拈来的山川、河流、古树的名字,显然取自曹雪芹笔下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在一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外之地,桃花源中人自然不知现在是何年何月,因此,几个自然景物的名字,与芹溪笔下“太平不易之元,兰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有异曲同工之妙。桑田村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男耕女织,粗茶淡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相对单纯的动物群体中,有博学又自大的老绿虫,也存在着老田鼠这样为了生计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的群体。可见,在本书中,动物世界就是人类小群体的缩影,可以指向现实生活中一条街、一座楼、一个单元……
村中除了从事种植业的众多村民、从事畜牧业的牧羊人吉儿、从事手工业的小木匠,还有以狩猎为生的猎户豹胆。分工的存在,证明桑田村并非孤悬于人类文明之外的洪荒之地。这里的人们也有私心,也需要通过与山外的交流、交换满足自己的所需。人类对自然大规模的改造,恰恰是农业社会大面积启动,而且人类的不断繁衍、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分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必须增加对自然的索取。
这里就需要注意猎户吉儿这个角色。人类本是杂食动物,人类的也是从狩猎、采摘、捕鱼开始的生活。虽然渔猎必然杀生,但是,这是人类的生存所需,因此,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并不存在道德上的瑕疵。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基本要求的索取(包括但不限于狩猎、砍伐、采矿……),与追逐更多利益的索取所带来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对更多利益的追逐,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自然界面临的环境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豹胆从一个单纯的猎人,后来变为不择手段的逐利者,正是人类这一转变的缩影。因此在书中,豹胆受到的道德批判,以及实实在在的惩罚,都属于咎由自取。
豹胆的狩猎技术越高,动物们面临的灾难越大。如果脱离了造福人类的立场,而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科技发展越成熟,对自然的破坏也就越大。山外的人类世界,显然没有发展出与高度发达的科技相对应的文明程度,科技不是造福人类的手段,而成为贪婪者逐利的工具,因此自然界变得千疮百孔。而且,这种逐利的思想在人类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连桑田村的人们也不能幸免。
读罢全书再做细品,可以发现,这本童话是抽象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也是对人类善恶两个方面的剖析。在最终的大灾难中,救得众人的不仅仅是勇敢的红纱女,更重要的是人类本真而质朴的善良。当然,陷入贪欲不能自拔的豹胆最终万劫不复。
最终,红纱女回到了生她养她的世界,红纱女并没有消失,她是自然界的人格化,是自然界观察人类的一双眼睛。自然界可以开发,但是,以什么目的和手段开发,自然界本身的看得最清楚,反应也最敏感。
当然,作品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描写山外世界的污染时,可以读到作者对转基因技术、农药以及工业化的误解。毕竟没有合乎科学规范的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而关于农药的使用,现在已经不是DDT、666的时代了,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已经是基本的标准。而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平民的富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这并非瑞娴以及这部作品的瑕疵,文学作品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符合科学原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例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违背基本的物理常识以及动物习性,被众多科学爱好者诟病许久,就是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当然,文学应当有适当的发挥,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类型的作品都写得《法医秦明》般严谨。
这是一部少见的长篇童话,虽然存在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相信不同年龄、职业和知识结构的读者,通过不同的视角,会从中读出不同的主题。
作者简介:
篱畔山人。原名宋爽,字逆之。知名剧评人,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