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8-10-25 12: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47757973198473824.jpg

今(25)日清晨,《人民日报》发表《民营经济穿越风雨,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一文称,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引来舆论广泛关注。随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结构性矛盾的显现,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压力。


360截图20181025102003264.jpg


该文称,如何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作用?怎样更好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但令人不无遗憾的是,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早已不再新鲜,而是朝野人士多年来所讨论不休却又一直未能得以解决的难题。如今,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大背景下重提,不知是否真能如愿以偿。
不得不旧事重提——笔者应“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起的“建言征集活动-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之约,分别于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2月19日、2018年1月9日、2018年1月12日在“强国论坛”发表《建言:让中小民企私企享受公平待遇》、《建言:“政策宽松”才不“离家出走” 》、《建言:税负应适当 最好能偏轻》、《建言:从秦汉明三朝征税中看兴衰》,向全国两会和总理建言。现摘要如下:
——这次“老龄网文义工狼头长啸”仍责无傍贷地绝不放弃建言机会,继续怀抱“子规啼血”为家国的苦心与韧性,再次冒昧建议政府尽可能地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私营企业的税赋,并让他们享受到与国有大型企业银行贷款的平等待遇,使他们得到休养生息然后获得创新发展的机会。
——2012年我国国有企业共占用了大概60%多的社会资源,(包括资金、能源、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但只创造了30%多的GDP,缴纳了不到50%的税收。即是说,国有企业在占用了2/3社会资源的情况下,仅贡献了1/3的劳动产值和不足一半的税收,这太不成比例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游走在边缘地带的民企却做出了与其草根身份并不相符的骄人成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增产值的70%左右是由民间投资创造的。民营企业在占用了大概1/3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却贡献了2/3的劳动产值和一半多的税收。可见,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方面和税收方面的贡献是大的,且大于国有企业。2012年的财政报表显示,国有资产经营收入800亿,其中有700多亿以各种形式返还给了国有企业,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最后上缴财政只有70亿。140多万亿国资,最终上缴财政的才70亿。后者是前者的1/20000,这大概是世界之最了。
——2001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企账面累积利润总额为4.92万亿元。但与民营企业相比,这八年间国企少缴付的利息共计2.85万亿元,土地款3.09万亿元,资源费5000多亿元,亏损补贴1198亿元。合计起来国企少付的必须成本是6.48万亿元。国企享有的上述特殊优惠,远大于其同期的利润总额,算下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年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实际上是亏损的。
——我国最大的特征是人口众多,最大的难题是劳动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路、安国之策。到2007年11月,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总数占全国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70/%以上和新增就业的90%以上,成为就业人口的主要安置渠道。
——然而中小型民企、私企所得到的,则是类同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极不公平待遇。全国300多名民营企业家在山东济南出席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时,普遍表示“日子难过”。当前紧绷的资金链、居高不下的税负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许多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生存举步维艰。有的企业家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信心不足,对经济中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心存恐惧。需求不振、高成本、高税负与当前的民企生死攸关。
——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雁过拔毛”,且用钱“既贵又难”,是最不公平的表现之一。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银行是娘,断奶就死”。在当前国内面临经济下行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势在必行。民企在采取自救措施消化过剩产能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临时抽贷,无疑定让困境中的民企“雪上加霜”。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实行的是“还旧贷新”,民企是“短贷长投”,也就是企业要将原来借款还清之后才能再贷新款。有民营企业家抱怨说,以前公司还清贷款后不到半个月又可以重新贷回来,但现在银行将贷款抽走后不给贷了,只能通过其他渠道高息贷款,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成本。
——“企业都死掉了,还怎么去创新,首先要保证民企活命”?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倒逼民企转型改革是好事,但银行临时抽贷行为造成民企资金极度紧张。受其影响,有些本身生产经营状况还比较好的民企,有产品、有市场、有销路,结果资金链断裂,犹如“釜底抽薪”的致命一击。据悉,在一些省份,已有超过60%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贷不到款,而占该省份总量达95%的制造业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渠道获得贷款的仅占1%,80%以上依靠自筹资金或民间借贷。
——笔者认为,由六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规范》文件显示,是在进一步约束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因为,六个部委认为随着美国减税方案的公布,如果众多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带走不仅仅是资金,而有可能会“以虚假境外投资非法获取外汇、转移资产和进行洗钱等活动”。因此,对于投资对象提出要求:民营企业要加强对境外分支机构在资金调拨、融资、股权和其他权益转让、再投资及担保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审慎开展高杠杆投资,规范境外金融衍生品投资活动。
——笔者认为,该《规范》文件显然是力求“围堵”而非力求“疏通”。尽管资本管制让资金离开中国会更加困难,但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潮中有迹象显示,更多国有企业反而正在参与到这波浪潮之中。其实政府忽视了一点,即通过海外投资并购转移资金正是权贵即得利益者们所青睐的方式。资料显示,只有一定背景的权贵即得利益者才能申请到大量的用汇配额,并有渠道向境外进行资金转移与支付,而民间则多采用“蚂蚁搬家”的落后方式转移资金,这是权贵即得利益者们所不屑一顾的。
——笔者认为,时下企业资金外流的引力是来自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再次进行加息,而且在加息的同时美联储也将继续缩减其资产负债表,并计划于2018年1月将月度缩减规模增加到200亿美元,包括120亿美元国债和8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预示着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加息、缩表和减税同时进行——这样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资环境,理所当然产生对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的强烈诱惑力,且想挡也难挡得住。
——比如,中国最大的玻璃生产企业、老牌上市公司福耀玻璃,已经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其董事长曹德旺对媒体表示,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投资环境正在丧失优势,企业承担的资源要素成本都比美国高。例如,美国除了人力成本比中国高,在能源、运输,特别是税收方面都比中国低。曹德旺称,美国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是35%,加上地方税、保险费等共40%,而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减税已经让美国的经营环境变得相当具有竞争实力。而且在美国没减税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就已感受到在美国办企业很划算很有吸引力,那么现在美国将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减税之后,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就不可避免的更大了,而中美财富争夺战也将由此开始。所以说,与其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这种“围堵”方式去阻止中国民营企业朝美国跑,何不借用“他山之石攻玉”去“疏通”?即同样效仿美国的减税加息优惠政策,创造出同样良好宽松的投资创新环境来,那么中国民营企业及其资金还会“离家出走”吗?
——笔者认为,时下新一轮改革体已将体制改革推到了前沿。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已经提出了将近20年,但是到现在尚未成功,其关键问题还是体制未能进行大变革。这才是导致时下“民营企业纷纷选择境外投资经营”的症结所在。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阻碍,显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机,请政府切不可视而不见。
将四篇《建言》与之后党媒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内容相对照,似有被采纳融合的感受,笔者甚欣慰。因为,今年3月14日党媒在发表的《2018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将超1.1万亿元》一文中又提到:“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将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并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整体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1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8年我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然而,时间过去已近两年,而在今(25)日清晨《人民日报》发表《民营经济穿越风雨,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一文中,除了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引来舆论广泛关注”之外,对民营经济的贡献又如数家珍: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当前,总体发展环境有利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实际上,政府一个劲地夸“民营经济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还不如把扶持民营经济的行动尽快落到实处。请听听民营企业家们的呼声吧。
笔者昨日发表在“强国论坛”上的《随笔:“股市春天不远了,但......”》一文中披露:“A股后市走向仍迷雾重重。10月23日,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2.26%,报2594.83点;深证成指跌2.24%,报7574.99点;创业板指跌1.74%,报1292.06点。”
然后笔者接着阐述道,过去的这个夜晚有两个消息流传甚广,即一个是“村长”换人了,一个是证监局的建议。于是,资本市场不平静起来。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关照”股权质押了。今年2月份,交易所要求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证券公司不立刻处置,需与客户积极沟通;在无力追保实质逾期的情况下,仍需走一系列手续,并且对处置比例做了限制。今年6月份,传言券商遭窗口指导,对大额股权质押不能强平。
笔者举列说,这表现在1个月前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在央行行长易纲面前喊话:“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全场哄堂大笑。在哄堂大笑过后的近日,东方园林的“联姻”公告终于姗姗来迟,控股股东拟出让不低于10%股份用于归还股权质押融资并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
于是,很有些黑色幽默味道的一个段子横空出世——“村长”说:“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可是,有民企家却感叹:“春天是不远,但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冬天。”
是啊,请政府听听下边这些文章是如何倾诉的吧。
一、2018年6月11日“汇财吧网”发表《民营企业贷款有多难》一文称,国际金融公司(1FC)在北京、成都、温州等地开展的一项有关中国600多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无论是初创期还是发展时期,其资金来源都严重地依赖内源融资,自我融资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被调查企业融资结构中自我融资的比重占了90.5%(经营年限短的企业所占比重更高),有9.5%来自外源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占4.0%,来自非金融机构的份额占2.6%,其他渠道占2.9%,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二、2017年5月25日“励凡商学院我百家号”发表《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一文称,从资金的使用上看,目前创造了30%GT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GT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信贷资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一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向国有企业倾斜的政策以及证券市场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导致民营企业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融资难;二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过分管制造成了大量民间资金闲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在国有金融体系为民营经济设置很高的信贷壁垒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逐步增加,内生出了民间金融制度的成长。
三、 2018年9月30日“中国政府网”发表《企业抱怨银行贷款存在一条国企民企“隐形线”,李克强这样说》一文称,一位民营企业家向总理抱怨,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症”。现在许多银行内部事实上存在一条“隐形线”:给国企贷款出了风险责任轻,但给民营企业贷款出了风险问题就大了,所以不乐意给民营企业贷款。李克强说,银行不能厚此薄彼,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各级政府始终要把促进就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做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四、2014年1月25日“新华网”发表《民营企业吐槽贷款难贷款贵:融资成本在20%以上》一文称,一位民营企业家向记者痛陈银行融资“潜规则”——之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企业贷款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上浮30%,也就是7.8%,这个融资成本企业可以承受。但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20%以上,有的甚至更多。”
如此层层拉高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的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另一个民企业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评估值1000万的抵押物,即便通过担保公司也只能贷款800万,除去存给担保公司15%的保证金,可用资金只剩下640万。银行还经营有一些理财、保险等金融衍品,放贷时会“搭车”销售,“例如银行发放一年期1000万的贷款,就会要求企业老板买15万的人身意外保险;如果企业老板出事了,银行就会受益这1000万。”刘钢表示,自己一年仅保险费就要花300万。对于银行增加收费的伎俩,因为企业处于弱势,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能委曲求全,接受银行的种种要求。
广西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我有8000万的资金‘过桥’,花费了600万,这些钱跑到小贷公司去了。实体经济的钱全部被抽到这些小贷公司去了,他们抽走的都是实体企业的血液。”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主要是融资渠道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尤为突出。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有近5000万家,而超过90%的中小企业无法在银行融资,金融业的覆盖面太窄,中小企业只能寻找小贷公司、影子银行等融资途径。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大力度清理整顿银行业不合理收费,督促取消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进一步缩短贷款发放、展期、续贷等审批流程,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过桥”环节。
五、2017年8月1日“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发表《国企的银行贷款利率低于民企1.5个百分点》称,针对企业融资成本,今天发布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调研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而民营企业处于劣势地位。2014-2016年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分别为6.13%、5.91%和5.26%,而民营企业则为7.65%、7.41%和6.79%。
六、2018年8月3日“青年创业网”发表《可怜的民营企业:税收高、债务多、融资难》一文称,比如一家企业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7%,给投资者返费7%,实际融资成本达到14%。这样的操作扭曲了公开市场的利率,所以现在很多投资者对民企特别是之前参与返费的民企,都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由于融资环境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民企集体“失血”,多家大型民企接连爆出债券违约,也有部分正游走在流动性危机的边缘。
今年上半年,由于资金面紧张叠加民企违约潮,民企发债遭遇寒冬。Wind数据显示,今年5月民企净融资额为-131.12亿元;6月净融资额仅微增188.47亿元,较去年的576.00亿元大幅减少;7月民企净融资额又转为负值,为-205.66亿元。在资金紧张时,他的公司曾向当地一家地市级城投公司借了一笔钱,年化利率高达45%。
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让很多民营企业濒临困境。上半年已经被累计抽贷100亿。现在的情况是劣币驱逐良币,能还钱的企业银行就让你先还上,但还了不给续贷。反而是没有偿还能力的企业,为了不暴露不良,银行不得不给展期或借新还旧。除了“全力筹资”之外,企业家没精力管企业了,都在筹钱,我每天做的是财务总监做的事。工业企业如果没有资金维护,强行生产,最担心的是发生灾难性的生产事故。
七、2018年4月20日“我爱卡网” 发表《2018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是多少?》一文称,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利息,一般是由国家基准利息上浮10%到30%,企业抵押贷款一般可以申请到现有抵押物的5到7成,银行的企业无抵押贷款利息一般为年息10%左右。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是在基准利率上浮20%到30%,有的甚至上浮70%到8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在央行行长易纲面前喊话——“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虽然引起“全场哄堂大笑”,可是在处于“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压力的时下,有些人这才猛然想起要求民营经济一同来“共克时艰”......似乎,这比起那“哄堂大笑”来则更应该痛定思痛,并更应该深刻反省其“国进民退”的所谓“错误认识”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最后,笔者唯有为“民营经济穿越风雨”而忏诚祈福。
t01302d72bbd776e452.jpg
1537504352153.png


15105809419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